大小单双稳赢口诀技巧一对一指导

你的位置:大小单双稳赢口诀技巧一对一指导 > 新闻动态 > 拼命17年被踢出核心层,我选择离职,2个月后老板低头求我回来
拼命17年被踢出核心层,我选择离职,2个月后老板低头求我回来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5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"陈哥,马总让我问问你,能不能回来帮个忙?"电话里传来老王紧张的声音,我正在河边钓鱼,手里的鱼竿差点没拿住。"怎么了?不是有志强吗?""别提了,公司快倒了......恒达那边25万货款不给了,说是志强送错货,耽误他们工期......"我沉默了几秒,想起那个下午,马总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的那句话:"建军年纪大了,让志强多锻炼锻炼。"现在倒想起我来了?

01

2024年春天,我陈建军43岁,在兴旺建材干了整整17年。这家公司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5个人,年营业额700万,我算是元老级人物了。

兴旺建材主要做钢材水泥批发,虽然公司不大,但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也算小有名气。我从当初跑腿的小工,一步步爬到业务经理的位置,月薪9000,手里握着公司50%的稳定客户。

马总经常拍着我的肩膀说:"建军啊,咱们兄弟一起打拼这么多年,你就是我的左膀右臂。"

那时候我信以为真。

改变从马志强的到来开始。

马志强,马总的侄子,26岁,刚从省城的大学毕业,学的工商管理。小伙子长得挺精神,西装革履的,说话一套一套的,张口就是"现代企业管理理念"、"数字化转型"什么的。

马总对这个侄子特别上心:"志强在省城见过世面,有文化,咱们公司也该跟上时代了。"

一开始我也没在意,想着多个人多分担点工作也好。但很快我就发现不对劲了。

以前重要客户来了,都是我陪同马总一起接待。那些客户跟我熟,有什么要求也愿意跟我说。现在马总开始让马志强参与接待。

"志强,你跟建军一起去接待恒达的张总,多学学。"马总这样交代。

恒达公司是我们最大的客户,每年从我们这里拿货200多万。张总是个实在人,做生意爽快,我们合作了8年,关系一直很好。

那天在酒店包厢里,张总习惯性地跟我聊公司的事,讨论下个月的钢材价格走势。马志强在旁边插不上话,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什么"供应链优化"、"成本控制模型"。

张总听得一头雾水,私下对我说:"建军,这小伙子是哪来的?说话怎么跟教科书似的。"

我只能尴尬地笑笑:"马总的侄子,刚毕业,还在学习。"

马总开始把我负责的几个大客户"分配"给马志强跟进。

"志强刚来,需要熟悉业务,建军你把华泰和鸿运那两家客户交给他负责吧。"马总在例会上这样宣布。

华泰和鸿运都是我花了三四年时间慢慢培养起来的客户,每年能给公司带来150万左右的营业额。我当时心里就不舒服,但碍于面子没有反对。

"行,那我把客户的详细情况跟志强介绍一下。"我勉强点头同意。

马志强倒是很兴奋:"建军哥,以后还要多指教啊。"

以前采购钢材水泥,我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直接下单,最多跟马总汇报一声。现在不行了,所有采购都要经过马志强审核。

"公司规模大了,流程要规范化。"马总这样解释,"志强学的是管理,让他把把关。"

有一次,恒达公司急需一批螺纹钢,要求第二天就要到货。我联系好供应商,准备下单,马志强却说要研究一下价格是否合理。

"建军哥,这个价格比市场价高了2%,是不是再谈谈?"马志强拿着计算器算来算去。

"志强,这是急单,客户等着用,价格稍微高一点很正常。"我耐着性子解释。

"那也不能随便答应啊,这样会影响利润率的。"马志强坚持己见。

结果耽误了一天,客户那边催得紧,最后还是按我说的价格采购,但张总已经不高兴了:"建军,以前咱们合作多爽快,现在怎么墨迹起来了?"

每月的业务会议,我从主讲变成了旁听。

以前我要汇报各个客户的情况,分析市场趋势,提出下个月的销售计划。现在这些都成了马志强的工作,我就坐在那里听着,偶尔马总会问我一两个具体问题。

更让人憋屈的是,马志强总是重复我已经说过的观点,然后加上一些管理学术语包装一下,马总就连连点头:"志强分析得很到位啊。"

我的办公室从原来靠近马总办公室的位置,被调到了仓库旁边。

"公司重新规划办公区域,志强需要跟各部门多沟通,坐在中间位置比较方便。"马总这样说道。

新位置虽然也是独立办公室,但紧挨着仓库,每天叉车来回运货,噪音很大。最关键的是,这个位置明显远离了公司的决策中心。

转折点出现在6月的一次全员会议上。

那天讨论下半年的业务规划,我正准备发言,马总却说:"建军年纪大了,让志强多锻炼锻炼,以后新客户都交给志强跑。"

这句话当着全公司15个人的面说出来,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。43岁就算年纪大了?我正是经验丰富、精力充沛的时候啊。

会议结束后,仓管老王私下跟我说:"建军,马总这话说得有点过分了。"

司机小赵也摇头:"这不是明摆着要把你边缘化吗?"

只有财务小周比较中立:"也许马总是想让志强快点成长起来吧。"

但不管别人怎么说,我心里已经很清楚了:17年的老员工,从跑腿小工做到业务经理,手里握着公司50%的稳定客户,现在就因为老板的侄子来了,我就要被边缘化了。

晚上回到家,老婆看我心情不好,问我怎么了。我没多说,只是坐在沙发上抽烟,一支接一支。

老婆劝我:"要不你跟马总好好谈谈,毕竟你们这么多年的交情。"

我苦笑了一下:"什么交情?人家有亲侄子了,还要什么交情。"

02

接下来的两个月,情况越来越糟糕。

马志强的工作能力确实有限,但马总对他的期望很高,总是在各种场合夸他有想法、有魄力。相比之下,我这个17年的老员工越来越多余了。

让我最受不了的是客户面前的尴尬。

7月中旬,华泰公司的林总来公司谈下半年的供货合同。这是一个价值80万的大单,按理说应该我来接待,但马总安排了马志强负责。

"建军,你配合一下志强,让他主导这次谈判。"马总在私下这样告诉我。

会议室里,林总看到马志强坐在主位上,明显有些意外。林总跟我合作了4年,对我的专业能力很认可。

"建军,这次的钢材规格跟上次有什么区别?"林总习惯性地问我。

我刚要回答,马志强就抢先开口:"林总,我来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优势......"

接下来的半个小时,马志强滔滔不绝地讲着标准化流程、质量管控体系什么的,林总听得眉头直皱。

"小伙子,这些理论我都懂,我就想知道具体的规格参数和价格。"林总有些不耐烦。

马志强翻着厚厚的资料,半天找不到重点。最后还是我出面,三下五除二把客户的问题都解答清楚了。

会议结束后,林总拉着我到一边:"建军,这小伙子是怎么回事?感觉不太靠谱啊。"

我只能打圆场:"刚毕业,还在学习阶段。"

"那这个合同我还是希望你来跟进,我信任你。"林总直截了当地说。

这件事让马志强很没面子,他回去就跟马总汇报,说客户不配合他的工作。马总为了维护侄子的权威,私下把我叫到办公室。

"建军,志强还年轻,你要多支持他的工作,不要在客户面前抢风头。"马总的语气有些严肃。

我当时真的很想反驳,但想到17年的交情,还是忍了下来:"我知道了,马总。"

03

8月份的时候,同事们的态度也开始分化。

老王是仓管,跟我关系一直不错,私下经常抱怨:"建军,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,马总太偏心了。"

小赵是司机,年轻气盛,看不惯这种事:"建军哥,你这技术和经验出去绝对抢手,何必在这受气。"

但小周就比较现实了:"建军哥,现在就业形势不好,你也43了,换工作风险太大。忍忍吧,反正工资还是照发的。"

我内心的挣扎主要有三个方面:

一是17年的感情。我跟着马总打拼了17年,看着公司从5个人发展到15个人,从年营业额100万做到700万。这里面有我的汗水和心血,说放下就放下,真的很难。

二是年龄的焦虑。43岁在职场上确实不算年轻了,重新找工作面临很多不确定性。万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?家里还有房贷和孩子的学费要负担。

三是自尊心的问题。我知道自己有能力,客户认可我,同事尊重我,凭什么要被一个刚毕业的小年轻踩在脚下?这口气我咽不下去。

矛盾的心情持续了整个8月,直到那个让我彻底死心的下午。

8月底,恒达公司的张总来公司商讨9月份的钢材采购计划。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,每年的采购量占到公司总营业额的30%。

按照惯例,应该是我和马总一起接待张总。但这次马总让马志强代替我出席。

"建军,你去准备一下资料,让志强跟张总直接对接。"马总在会议前这样安排。

我当时就愣了:"马总,我跟张总合作8年了,他比较习惯我的工作方式......"

"正因为这样,才要让志强接手啊,不能让客户过分依赖某一个业务员。"马总的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。

会议进行得很不顺利。张总问的都是很具体的技术问题和市场行情,马志强答得磕磕绊绊,不时要查阅资料或者向我求助。

最尴尬的时刻出现在张总提到一个具体项目的钢材需求时。

"小马,我们下个月的那个学校项目需要HRB400的螺纹钢,规格是φ20-φ25,你们能保证供货周期吗?"张总问道。

马志强明显没有准备,翻了半天资料也没找到相关信息,最后只能说:"这个...我需要回去确认一下供应商的情况。"

张总的脸色明显不好看了:"小马,这种基本信息你们应该随时掌握的吧?"

我在旁边实在看不下去了,主动开口:"张总,HRB400的φ20-φ25螺纹钢我们有充足库存,下个月15号之前可以全部到货。"

张总这才满意地点点头:"还是建军靠谱。"

会议结束后,张总把我拉到一边,直接问道:"建军,怎么现在换了个小年轻跟我们对接?你被降职了?"

这句话就像一记耳光打在我脸上。当着最重要客户的面被这样问,我感觉自己的脸都要烧起来了。

"没有,张总,只是公司想培养新人......"我强撑着解释。

"新人是要培养,但也不能拿老客户练手啊。"张总摇了摇头,"建军,我跟你说实话,下次如果还是这个小伙子来对接,我们真的要考虑换供应商了。"

这话传到马总耳朵里,马总当然不高兴。下午他把我叫进办公室,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。

"建军,张总是怎么跟你说的?"马总的语气很严厉。

我如实转达了张总的话,马总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说:"客户的要求我理解,但公司的规划不能因为一个客户就改变。志强是要长期发展的,客户总要有个适应过程。"

"马总,张总说了,如果再这样下去,他们要考虑换供应商。"我提醒道。

"那就换呗,又不是只有恒达这一个客户。"马总不以为然,"建军,你是不是对公司的安排有意见?"

我当时真的很想说有意见,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在老板面前说有意见,除了让自己更难堪,还能有什么结果?

"没有意见,马总。"我违心地说道。

从马总办公室出来,我感觉自己像个小丑。17年的老员工,被客户质疑,被老板训斥,还要违心地说没意见。

04

9月1号,我做了一个决定:辞职。

周一早上,我写了一份辞职信,直接交给了马总。

马总看完辞职信,抬起头看着我:"建军,你这是跟我赌气吗?"

"不是赌气,马总,是真的想走。"我平静地回答。

"为什么?是工作安排的问题吗?"马总皱着眉头问道。

"马总,17年了,我也累了,想换个环境。"我没有直说真正的原因。

马总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说:"工资的事好商量,我给你涨2000,月薪11000,怎么样?"

我摇了摇头:"不是钱的问题,马总。"

"那是什么问题?你直说。"马总的语气有些急了。

我看着马总,想起这17年的合作,还是没有说出那些伤人的话:"是人的问题,马总。有些事情,不是钱能解决的。"

马总明白我的意思,但他没有承认错误,而是说:"建军,公司发展到现在不容易,需要新老结合。志强虽然年轻,但有文化有想法,你应该支持他。"

"我支持了17年,也该轮到别人支持了。"我苦笑道。

"你这样走了,公司怎么办?客户怎么办?"马总有些着急。

"公司有志强,客户...客户总会适应的。"我用了马总之前说过的话。

马总听出了我话里的讽刺,脸色有些难看:"建军,你真的要这样吗?"

"我真的要这样,马总。"我坚定地回答。

最终,马总同意了我的辞职申请,给了我一个月的时间交接工作。

接下来的一个月,我认真地把所有工作都交接清楚。客户信息、供应商联系方式、库存情况、市场行情分析,该给的资料我都给了,该说的注意事项我都说了。

我没有因为个人恩怨就故意隐瞒什么,这是职业操守,也是做人的底线。

9月30号,我的最后一个工作日。下午5点,我收拾好办公用品,准备离开。

老王过来跟我道别:"建军,真舍不得你走啊。"

小周也过来了:"建军哥,以后有什么好机会记得联系我。"

小赵直接说:"建军哥,你走了这公司就没意思了,我也想辞职。"

马总最后也过来了,递给我一个信封:"建军,这是你的最后一个月工资,还有一些补偿。以后有什么困难,随时联系我。"

我接过信封,跟马总握了握手:"谢谢马总,17年了,也该说再见了。"

离职后的生活出乎意料地轻松。

没有了每天的业务压力,没有了马志强的烦心事,我每天睡到自然醒,然后去河边钓鱼,或者在家里收拾收拾房子。

老婆开始还担心我会闷闷不乐,但看我每天心情不错,也就放心了。

"看来辞职是对的,你现在比以前开心多了。"老婆这样说道。

"是啊,人活着不能只为了工作。"我感慨道。

偶尔会有老客户打电话询问情况。恒达的张总、华泰的林总、还有几个小客户的老板都问过我现在在干什么,要不要考虑合作。

"建军,你技术这么好,关系又广,自己出来干肯定没问题。"张总在电话里这样说。

我笑着回应:"再看看吧,暂时还没想好。"

其实我心里已经有些动摇了。这些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行业经验,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。如果自己出来做,应该不会比在兴旺建材差。

10月份的时候,我开始认真考虑创业的可能性。计算了一下启动资金,联系了几个供应商,甚至还看了几个仓库。

但还没等我下定决心,意外就发生了。

11月27号,周三晚上8点多,我正在家里看电视,老王的电话突然打了进来。

"建军,你现在方便说话不?"老王的声音听起来很紧张。

"方便啊,怎么了?"我有些奇怪,老王平时很少这么晚打电话。

"公司出大事了,马总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回来帮个忙。"老王压低声音说道。

"什么大事?"我心里一紧。

"恒达那边不给钱了,25万的货款拖着不付,说是志强送错货,耽误了他们的工期,要求我们赔偿损失。"老王快速地说着。

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。25万对于年营业额700万的小公司来说,不是个小数目。更重要的是,恒达是最大的客户,如果这个客户丢了,公司的日子会很难过。

"还有呢?"我问道,因为我感觉老王还有话没说完。

"还有更严重的。公司现在一团糟,志强为了冲业绩,私自给好几个客户承诺了超低价格,现在发现根本没利润,有些订单还要倒贴钱,公司资金链也很紧张,银行那边一直在催贷款。"老王的声音更低了。

"供应商那边也出问题了,钢材厂的老刘说志强态度太傲慢,不愿意再跟我们合作。水泥厂的王老板也有意见,说志强不懂行情,总是压价压得太厉害。"

"最麻烦的是仓库,志强管理一塌糊涂,上次盘点发现短缺了8万多的货物,到现在还没查清楚是怎么回事。"

我听着这一连串的问题,心情很复杂。一方面为老同事们担心,另一方面也有一种"早就料到了"的感觉。

"马总现在什么态度?"我问道。

"马总急得不行,连续三天没睡好觉了。志强也知道自己搞砸了,这两天都不怎么说话。"老王叹了口气,"建军,你能不能回来救救火?老同事们都指望着你呢。"

我沉默了一会儿,问道:"马总真的这样说的?"

"是的,马总说只要你愿意回来,什么条件都可以谈。"老王肯定地回答。

05

挂了电话,我坐在沙发上想了很久。

说不在意是假的,毕竟是17年的老同事,看着他们遇到困难,我心里也不好受。但让我回去救火,心里又有些不甘心。

凭什么?当初把我踢出核心层的时候,怎么不考虑老同事的感受?现在出了问题,就想起我来了?

老婆看我心事重重,问我怎么了。我把老王的话说了一遍。

"你想回去吗?"老婆问道。

"不知道,很矛盾。"我如实回答。

"那就先看看情况再说,反正又不着急。"老婆劝道。

接下来的几天,陆续有其他同事联系我。小周、小赵都打了电话,说的都是公司的困难情况。

最让我意外的是,连华泰公司的林总都给我打了电话。

"建军,听说兴旺建材现在有些困难,是不是真的?"林总在电话里问道。

"您是从哪里听说的?"我反问道。

"那个小马给我们报价,价格低得离谱,明显是不了解成本。我们虽然想要便宜货,但也不想供应商亏本啊,那样合作不会长久的。"林总解释道。

"而且他的服务态度也有问题,上次我们要求加急处理一个订单,他居然说要按程序来,不能破例。建军,你们以前不是这样的啊。"

我只能苦笑:"林总,我已经不在兴旺建材了。"

"什么?你走了?"林总很惊讶,"什么时候的事?"

"两个月前。"我简单回答。

"怪不得呢,我说怎么感觉不对劲。建军,你现在在哪里?我们可以考虑跟你合作啊。"林总直接提出了合作的想法。

这个电话让我更加确定,马志强确实不适合做业务。不是说大学生不行,而是他缺乏行业经验和客户服务意识,太书生气了。

12月3号的下午,马总亲自给我打了电话。

"建军,方便聊聊吗?"马总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。

"可以,马总。"我的态度比较平淡。

"公司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,我想请你回来帮忙处理一下。"马总开门见山。

"什么困难?"我明知故问。

"主要是客户关系的问题,还有一些管理上的漏洞。"马总没有详细说明,可能是不好意思承认侄子的问题。

"马总,您觉得我能解决这些问题吗?"我反问道。

"当然能,你的能力我还是很相信的。"马总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
"那为什么两个月前要让我走呢?"我直接问出了心里话。
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,然后马总说:"建军,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,也许我的处理方式不够妥当。"

这算是道歉吗?我心里想着,但没有追究。

"马总,如果我回去,志强怎么办?"我问出了关键问题。

"志强还年轻,可以先去别的部门学习一下。"马总的回答很谨慎。

"我需要考虑一下。"我没有立即答应。

"好的,你考虑清楚了给我回话。"马总挂了电话。

06

当天晚上,恒达公司的张总也给我打了电话。

"建军,听说兴旺建材想请你回去?"张总消息很灵通。

"有这回事,但我还没决定。"我如实回答。

"如果你回去了,我们可以考虑继续合作。如果你不回去,那个小伙子实在不行,我们只能换供应商了。"张总很直接。

"其实,如果你愿意的话,我们可以直接跟你合作,不一定要通过兴旺建材。"张总又提出了一个建议。

这个建议很有诱惑力。直接跟客户合作,利润率会更高,也不用受任何人的气。

但同时我也意识到,如果我带着客户走了,兴旺建材可能真的要倒闭了。老王、小周、小赵他们都是无辜的,因为老板和老板侄子的问题而失业,实在有些可怜。

挂了电话,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。

12月8号,老王又打来电话,语气更加急切了。

"建军,你再不回来,公司真的要倒了。昨天又有两个客户取消了订单,银行也在催贷款。马总这几天瘦了好几斤,志强也急得嘴上起了泡。"

"员工们都在传言,说公司可能要倒闭,大家都在私下找工作。小赵已经递交辞职报告了,小周也在犹豫。"

听到这些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这些同事跟了马总好几年,如果公司倒闭了,他们重新找工作也不容易。

"老王,你觉得我应该回去吗?"我问道。

"建军,说实话,我希望你回去。不是为了马总,是为了我们这些老同事。"老王的话很真诚。

"如果你回去了,公司能度过这个难关,我们的工作就保住了。如果你不回去,公司倒闭了,我们都得重新找工作。"

"我知道你心里有怨气,马总当初确实做得不对。但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,先保住公司再说。"

老王的话让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。

07

12月11号,周三晚上7点,马总约我在市中心的聚福酒店见面。

这是我们17年合作以来,第一次以这种身份坐在一起:前老板和前员工。

包厢不大,就我们两个人。桌上摆着几个简单的菜,一瓶酒还没开。

"建军,谢谢你愿意出来聊聊。"马总主动倒茶,态度比以前谦逊了不少。

"马总客气了。"我的态度也比较平和,毕竟17年的交情不是假的。

"公司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,我想请你回来帮忙处理一下。"马总重复了电话里的话。

"具体什么困难?您详细说说。"我要求他说清楚。

马总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开始详细介绍情况。

"恒达那边的问题最严重,25万货款不给,还要求我们赔偿他们的损失。原因是志强搞错了钢材型号,φ20的发成了φ25的,导致他们的工期延误了一周。"

"华泰那边也有问题,志强承诺的价格太低,现在发现每吨要亏2000块钱,8吨货就是16000块的损失。"

"供应商关系也比较紧张,钢材厂的刘老板说志强太年轻气盛,谈判的时候态度不好,威胁要终止合作。"

"最麻烦的是内部管理,仓库盘点发现短缺8万多的货物,志强说是账目记录有问题,但具体原因还没查清楚。"

听着这一连串的问题,我心里其实挺难受的。17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和供应商网络,短短两个月就被搞得一团糟。

"马总,这些问题确实很严重。"我如实评价。

"是啊,所以我才想请你回来。"马总端起茶杯,"建军,公司离不开你啊。"

我没有立即回应,而是问道:"马总,那志强怎么办?"

这是一个关键问题。如果马志强还在业务部门,我回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
马总明显有些为难:"志强还年轻,经验不足,可以先到别的部门学习一下。"

我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"马总,说实话,如果志强还在业务部门,我不可能回去。这不是个人恩怨,而是专业问题。他确实不适合做业务。"

马总的脸色有些难看,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:"我明白你的意思。"

08

接下来我们谈到了具体的工作安排。

"如果我回去,职位怎么安排?"我问道。

"还是业务经理,负责客户关系和供应商管理。"马总回答。

"工资呢?"

"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,再加2000,月薪11000。"马总给出了一个数字。

我摇了摇头:"马总,不是钱的问题。如果只是为了钱,我完全可以自己出来做。"

"那你要什么?"马总直接问道。

我考虑了一下,提出了自己的条件:"第一,工资12000,这不算高要求。第二,志强必须完全离开业务部门,不能再插手客户关系。第三,客户关系和供应商管理完全由我负责,不需要经过任何人审核。"

"还有第四,我要8%的股份,或者年底分红按业绩的15%计算。"

最后一个条件让马总明显吃了一惊:"建军,股份的事情......"

"马总,我不是狮子大开口。公司一半的客户都是我维护的,我的价值应该得到体现。"我解释道。

"8%的股份意味着什么,你应该清楚。而且志强是我侄子,让他完全离开业务部门,我很难跟家里人交代。"马总有些为难。

"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。"我准备起身离开。

"别急,建军,咱们再商量商量。"马总赶紧挽留。

我们又谈了一个小时,但没有达成一致。马总不愿意给我股份。我的态度很坚决,条件必须满足。

最终这次谈判不欢而散。

12月14号,马总又约我见面,这次是在我家里。

下午2点,马总提着烟酒上门了。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,我们一起拜访客户的情景。

"建军,上次的条件我回去考虑了一下。"马总坐在我家的沙发上说道。

"考虑得怎么样?"我问道。

"工资12000没问题,客户关系也可以完全由你负责。"马总先谈容易接受的条件。

"志强和股份的事呢?"我问出了关键问题。

"志强可以调到后勤,负责日常管理工作,不再插手业务。"马总做出了让步。

"股份的事情比较复杂,8%确实太高了。能不能考虑其他方式?"马总试图讨价还价。

"什么其他方式?"我问道。

"年底分红可以按业绩的12%计算,这样你的收入不会比8%股份少。"马总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。

我算了一下,如果公司年利润80万,12%就是9.6万,确实不算少。但我要的不只是钱,更是话语权和地位的体现。

"马总,12%分红可以考虑,但我还有一个条件。"我说道。

"什么条件?"马总问道。

"我只回来救火,干到年底就走。这期间把客户关系稳定住,把供应商问题解决好,然后我们各走各的路。"我提出了一个限期条件。

这个条件让马总很意外:"为什么?是觉得委屈了吗?"

"不是委屈的问题,是信任的问题。"我直接说出了心里话,"马总,咱们17年的交情,说没就没了。今天你求我回来,是因为遇到了困难。以后如果再有其他想法,谁能保证不会重蹈覆辙?"

马总沉默了很久,最后说:"建军,你这样想我,我很难过。"

"马总,我也很难过。但有些伤害是不可逆的,就像破了的镜子,再怎么粘也会有裂痕。"我如实表达了自己的想法。

"那你回来就是为了帮老同事们保住工作?"马总问道。

"可以这样理解。"我点了点头。

马总又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说:"建军,股份的事情确实不好办。志强毕竟是我侄子,家里人会有意见。能不能这样,分红按15%计算,但你要承诺至少干两年?"

这是一个不错的条件,但我不想长期回去。

"马总,我就干到年底,分红12%。这是我的底线。"我坚持自己的立场。

谈判再次陷入僵局。

09

12月17号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

那时我正准备睡觉,门铃突然响了。

透过猫眼看去,是马总站在门外,手里还提着东西。

"马总,这么晚了......"我开门让他进来。

"建军,打扰你休息了,实在是没办法了。"马总的声音有些哽咽。

我仔细看了看马总,发现他确实憔悴了很多。眼圈发黑,胡子也没刮干净,完全没有了平时老板的风度。

"坐吧,马总。"我让他坐在沙发上。

"建军,我今天来是想跟你好好谈谈。"马总的语气很诚恳,"公司真的撑不下去了,银行明天就要收贷,如果还不上钱,公司就要倒闭了。"

我沉默着听他说。

"我知道以前是我不对,不应该那样对待你。志强确实不适合做业务,是我一时糊涂,想着他是我侄子,就偏心了。"马总主动承认了错误。

这是17年来,我第一次听到马总向我道歉。

"建军,我错了,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。工资12000,分红15%,志强彻底离开业务部门,这些条件我都答应。"马总做出了最大的让步。

"只要你回来,公司就能度过这个难关。老王、小周、小赵他们的工作就能保住。"

听到这里,我的心开始动摇了。不是因为马总的道歉,而是因为那些无辜的老同事。

"马总,我需要考虑一下。"我没有立即答应。

"建军,我知道你心里有怨气,但咱们17年的交情总不能说断就断吧?"马总的声音有些颤抖。

"我没有要断绝关系的意思,只是有些事情不是道歉就能解决的。"我如实表达了自己的想法。

"那你要怎样才能回来?"马总几乎是哀求的语气。

我看着马总狼狈的样子,想起了这17年的合作历程。虽然最后几个月让我很失望,但前面16年多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。

"马总,如果我回来,只能干到年底。明年我要自己创业。"我提出了最后的条件。

"为什么?是条件不够好吗?"马总不解地问道。

"不是条件的问题,是信任的问题。"我重复了之前说过的话,"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,就很难再找回来。"

马总沉默了很久,最后点了点头:"好,只要你愿意回来救火,什么条件我都答应。"

看着马总疲惫的样子,我心里五味杂陈。也许这就是人生,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
"好吧,我回去。"我最终做了决定。

马总一下子激动起来:"真的?建军,谢谢你,谢谢你!"

12月18号,我重新回到了兴旺建材。

老王、小周、小赵他们都很高兴,仿佛看到了希望。马志强的态度有些尴尬,但也主动跟我打了招呼。

"建军哥,以前的事情...对不起。"马志强的道歉很真诚。

"都过去了,以后大家好好合作。"我没有为难这个年轻人。

接下来的半个月,我全力以赴处理各种问题。

首先是恒达公司的25万货款问题。我亲自去找张总谈判,承认了我们的错误,提出了补偿方案。最终双方达成协议,我们承担5万元的误工费,其余20万货款正常结算。

"建军,还是你靠谱。"张总在签协议的时候这样说道。

其次是供应商关系的修复。我分别拜访了钢材厂的刘老板和水泥厂的王老板,诚恳地道歉,重新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
然后是内部管理的整顿。我重新盘点了仓库,发现那8万元的"短缺"其实是账目记录错误。马志强把一批退货记成了新进货,导致数据混乱。

最重要的是客户关系的稳定。我逐一拜访了所有重要客户,重新建立了信任关系。华泰的林总、鸿运的陈总、还有几个小客户都表示愿意继续合作。

经过半个月的努力,公司的情况基本稳定了。银行贷款按时还上了,客户关系修复了,供应商也重新开始供货。

但我心里很清楚,这只是暂时的稳定。根本问题没有解决,马总的管理理念还是那样,马志强虽然调到了后勤,但仍然是老板的侄子。

新年即将到来,我迎来最后一个工作日。

下午5点,我再次收拾办公用品,准备离开。

这次的心情跟之前完全不同。原来是愤怒和不甘,现在是平静和释然。

马总走过来,递给我一个厚厚的信封:"建军,这是你的分红,15%,一共12万。"

我接过信封,里面确实是12万现金。这是我17年来拿到的最多的一笔钱。

"马总,谢谢。"我真诚地说道。

"建军,真的不再考虑考虑吗?"马总最后挽留了一次。

"不了,马总,该分手的时候就要分手。"我摇了摇头。

老王、小周、小赵他们都过来送别。小赵甚至说要跟我一起走。

"建军哥,我已经想好了,明年跟你一起干。"小赵的态度很坚决。

"小周、老王,你们呢?"我问道。

"我们再看看吧,毕竟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。"老王有些犹豫。

小周的态度比较现实:"建军哥,如果你的公司需要财务,记得联系我。"

10

2025年2月16号,我的新公司——建军建材有限公司正式开业。

公司不大,就8个人:我、小赵、还有从别的公司挖来的6个员工。办公地点在城南的一个工业园区,面积不到兴旺建材的一半。

但我很有信心。恒达的张总兑现了承诺,第一个月就给了我们80万的订单。华泰的林总、鸿运的陈总也转到了我这边,第一季度的营业额预计能达到200万。

最让我欣慰的是,员工们的干劲很足。没有了复杂的人际关系,没有了无谓的内耗,大家都专心做业务。

4月份的时候,我接到了马总的电话。

"建军,有个项目想跟你合作,你有兴趣吗?"马总的语气很客气。

我笑了笑:"马总,现在我们是同行了,合作可以,但得按市场规则来。"

6月份,我在一次行业聚会上又遇到了马总。他看起来精神不错,公司虽然缩小了规模,但还在正常经营。

"建军,你的公司发展得很好啊。"马总主动过来打招呼。

"还行,慢慢来吧。"我客气地回应。

"有空一起吃个饭?"马总提议。

"好啊,什么时候都行。"我爽快地答应了。

现在的我,有自己的公司,有稳定的客户,有可靠的团队。虽然规模不大,但这是完全属于我的事业。

这就够了。